2018年12月18日在西北大学博物馆举办的“丝路遗珍:经纬交织的艺术之花——丝织品”展览,共展出130件展品,其中不乏精品文物,但本人也对其中部分展品的真实性及断代存有疑问。 以下为本人对其中部分存疑展品的讨论。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也欢迎更多专业人士参与讨论。 一:断代存疑展品此件展品的展出信息将其定为宋代,但本人根据款式及细节特点,判断其当是元代的辫线袄。
内蒙古博物院及中国丝绸博物馆均有相似文物的馆藏
此件展品的展出信息将其定为唐代,但本人根据款式及细节特点,判断其当是元代的“海青衣”。 这种款式在人体手臂的前侧位置有一开口,天热时手臂可由此伸出,两只长袖可在衣服背后反扣。
中国丝绸博物馆有相似文物的馆藏,传世绘画《元世祖出猎图》也对这种款式有表现。
此件展品的展出信息将其定为唐代,但本人根据款式及细节特点,判断其当是元代顾姑冠的残件。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及中国丝绸博物馆均有相似文物的馆藏,赵丰先生拍摄的一张来自吐鲁番元代壁画的照片,所表现的即是此类头冠的穿戴效果。
此件展品的展出信息将其定为唐代,但本人根据款式及细节特点,判断其当是北朝的絮棉腰襦。 内蒙古博物院有相似文物的馆藏。
此件展品的展出信息将其定为唐代,但本人根据款式及细节特点,判断其当是战国-汉的毡帽。
新疆山普拉、楼兰、苏贝希墓地均有相似文物的出土。
二:真实性存疑展品此件展品的展出信息将其定为唐代,衣料的连珠纹为印花,在唐代此种纹样通常为织造。展品衣领样式为清代形成的“大襟式”,其风格特点与唐代不符,结合二者判断,该展品为当代伪造的可能性较大。
此件展品的展出信息将其定为唐代,衣料的连珠纹为印花,在唐代此种纹样通常为织造。展品疑为竖领大襟式,其风格特点与唐代不符,结合二者判断,该展品为当代伪造的可能性较大。
此件展品的展出信息将其定为唐代,展品的连珠纹为印花,在唐代此种纹样通常为织造。且展品的印花细节有刻意模仿织造的线条。结合二者判断,该展品为当代伪造的可能性较大。
以下三件展品的展出信息均定为唐代,但通过图形单元的风格及织造方法判断,三件均有可能是采用当代日本生产的“唐风织物”做旧后伪造。
此件展品的展出信息将其定为南北朝,但其画工较为拙劣,人物服饰亦不符合南北朝特征。结合二者判断,这件展品为当代未受过绘画教育的业余人士伪造的可能性较大。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服维基(Hanfu wiki)
GMT+8, 2025-4-4 05:50 , Processed in 0.0337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